推荐榜 短消息 big5 繁体中文 找回方式 手机版 广 广告招商 主页 VIP 手机版 VIP 界面风格 ? 帮助 我的 搜索 申请VIP
客服
打印

中国究竟从俄罗斯得到了多少技术

购买/设置 醒目高亮!点此感谢支持作者!本贴共获得感谢 X 7

中国究竟从俄罗斯得到了多少技术

这些年来中俄军事合作开展得轰轰烈烈,我们从俄国得到了大量的先进武器装备,这都是大家看得到的。引进的武器装备大幅度提高了我军的作战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可中国不是印度那种烧包国家,不可能满足于一时的表面文章,只有自己拥有先进技术、能够自行研制需要的武器系统才是真正的强大。  
  出于我国一贯的作风,中俄军事技术合作进行的非常低调,几乎是从来不对此进行公开报道,仅有的消息都是从俄罗斯那边传出来的;而且这都是些零散的消息,对整个事情进行总结的从来没见到。  


  不过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根据网上一些文章,也能总结出一些来。  

  根据传闻,我们借助引进苏-27系列和其他产品搞了一个"双引工程",就是引进独联体国家的人才和技术,是由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李鹏亲自抓的,俄国当时的国防部长格拉乔夫似乎对此采取了默认的态度,号称是人类进入工业化以来,仅此于1950年代的援华156工程的最大的占便宜项目。  


  前总理李鹏在对俄合作上,尤其是"双引工程"可说为今日之中国国防工业立下汗马功劳。苏联解体后大量优秀的科学技术人才生活没有了着落,西方当时看中的是俄罗斯的核科学家和导弹专家,没有想到我们在其他领域的大举侵入,让老美今天都感到后悔。老李当时说了很著名的一段话,大体意思就是这是一批穷十年之力都无法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对我国而言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定不能错过。  

  关于双引工程的具体情况,网上搜索到的一篇文章提供了很多数据:  


  2000年全俄有各类科研组织4099个......在册人员共有88.77万人,其中研究人员42.6万人,技术人员7.52万人,科研辅助人员24.05万人;具有博士学位的科技人员有21949人,具有副博士学位的科技人员有83962人。  

  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从俄罗斯以及其他独联体国家大约引进上万名专家,2000多个技术项目,其中仅由科技部归口管理的就有400多项。从俄引进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对于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实施经济跨越式发展都起到了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打破了西方的军事遏制和技术封锁,在一些常规武器的研制方面大大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增强了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  

  从这两段可以看出一个情况,俄罗斯全国研究技术人员才50.2万人,副博士以上10.6万,我国就引进了上万专家;当然这是整个独联体,会比俄国专家总数多4-5成。如果是研究技术人员就算专家,那我们引进了其中的1.4%;如果副博士以上算专家,那我们引进了6.7%,不管怎么算,这比例都够高的。  


  在863计划实施10周年之际,我国评选出的10项重大科技成果奖中就有4项得益于同俄罗斯的合作。这就是6000米水下机器人、合成孔径雷达、转基因羊和大功率激光器。通过与俄合作开展6000米水下机器人项目的研究,我不仅掌握了全部关键技术,而且提前10年完成了863国家计划中对水下机器人所规定的任务,使我国水下机器人的研制能力跻身于世界前列。与俄合作研制成功的第二代L波段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在1998年抗洪斗争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与俄--独联体科技合作,"卫星行波管研制线技术改造工程",在空间行波管研制能力方面实现了由单一管子的研制向整个器件研制的重大的转变。在空间技术领域,通过引进、合作和自主开发,我获得了突破性进展:掌握了诸如小卫星总体设计技术及其姿态与轨道控制技术和发射以及自主导航技术,登月飞行技术和空间飞行器系统技术,载人飞船部件,空间材料技术等。我在一些领域的应用技术水平扶摇直上,缩短了10年甚至于20年的研发时间。  


  2000年以来,中俄两国就共同使用俄GLONAS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进行商谈并有望达成协议......通过与俄的合作,我掌握了下一代激光武器研制的关键技术;与俄合作研制的"多注宽带速调管"使我成为继俄之后第二个掌握该项雷达技术的国家。根据我有关部门的专家估计,通过与俄的军工技术合作,我在一些常规武器的研制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大约可以缩短10~15年甚至于20年。  


  这两段的内容很关键,为什么我国水下机器人突飞猛进,激光技术敢号称世界第二,航天领域捷报频传,能参加人类基因组工程,答案都出来了。只把眼光盯在苏-27战斗机、现代级驱逐舰等成品身上,是要忽略大问题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连年下降,俄科技院所处境艰难,许多专家、学者生活窘迫,其中一些人曾经表示,可通过个人关系向我转让其技术成果。据悉,我一些留学苏俄的专家和学者通过学术交流、个人友情联络等多种形式,已从俄拿到不少我所需要的先进技术。其中,一些关键性技术已经用于军事领域,一些先进的应用成果如金属自修复技术、蚕性别控制配套品系及有关技术等,已经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一些技术是怎么得到的,也透露出来了。普京为什么要成立国家武器出口公司统一管理军火贸易,看来是有重要原因的,不过法不责众,2002年前的事情他也没法追究。  

  中俄军工科技合作仍然躲藏在大幕后,只露出冰山一角。作为军事爱好者,我们无需关于钻研细节,看看公开的材料、知道有这么一件对我们大为有利的事情就足够了,我们占了便宜不卖乖.
====================================================================================

没有苏联的解体,也就不会有中国军事工业的飞跃发展。记得当时,从俄罗斯请个世界一流科学家的花费便宜得现在根本无法相信。已经开始向中国普通百姓普及的冰箱,彩电,却是给予俄专家的宝贵礼物。随着俄罗斯国内环境的稳定,人才外流现象得到了控制,不再是人才输出大国。此前中国已经获得了多少好处,不可考。中国从俄罗斯得到的技术,奠定了自行发展的基础。现在很多科研成果的后面,隐隐约约有俄技术的影子。
俄罗斯现在越来越倾向于对中国出口产品,但是限制技术的流出。中国军工的继续发展,将主要靠自己。我想,有了技术积累,也就有了信心,前景看好。
相反,俄罗斯经历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阵痛,整体实力大幅下滑。很多时候是在吃前苏联的老本,幸亏底蕴雄厚,撑得住北极熊。中国在某些技术上,水平已超过了昔日的老师。
俄罗斯的历程,给我们留下的是反面教材。国家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二者皆不可放松.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wblps525 金币 +12 转帖内容有人发过,只是他没写点评被锁了! 2008-11-25 15:50

点此感谢支持作者!本贴共获得感谢 X 7
TOP

当年我们拍摄原子弹的照相设备就是一位年轻苏联女专家独立完成设计的。并在中国生活一辈子。

TOP

技术装备要引进,人员智力资源更要引进,以前还不知道有人员引进之说。

TOP

前苏联解体、97金融风暴与目前的金融危机一样,都是对中国的一次考验,但中国人固有的智慧一次又一次绽放出火花,让敌人不能得逞。危机、危机在我们看来是危难与机遇并存,而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而言,就是事物都有两面性,毛主席教导我们,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目前看来,共产党不是想别人天天挂在嘴上骂得一样一无是处,在我看来,共产党的决策在战略层面上是非常正确的,也许在战术层面上有一些失误,但这不关大局,共产党我想说,的确是光荣正确的党。江泽民、李鹏被人批评最多,但我认为吕端大事不糊涂,也就行了,人无完人,他们还是做了很大的贡献的。
这次金融危机,中国一方面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另一方面争取国际话语权,又大力引进海外人才,我想等过了五年到十年,大家就会发现中国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恐怕某些人又要哭了,埋怨主子太不争气,老是搭台让中国人唱戏。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

关键是核心技术,有很多老毛子也没给咱们!毕竟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事情谁都不会干!
当时也有当时的特殊条件,苏联解体,很多科研军工部门没米下锅,感觉是只要有钱,什么都能给你鼓捣点,可是几年后经济一有好转,苏联就加强了对此类技术的控制。我们引进的整体装备不少,但是真正学到了多少,还很难说!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

感想很复杂, 一方面为能够引进前苏联的人才感到高兴, 另一方面也为我国无法培养出自己的人才感到惋惜。 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 追赶西方,到二战爆发之前, 已经成为世界强国。 从49年建国, 到现在, 我国在科研方面依然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 日本从二战后的废墟中, 再次崛起, 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这与日本在教育方面的巨大投入是分不开的。 日本的教师待遇不必公务员差。 中国现在的教师待遇有提高, 但比公务员的待遇还有差距。 四川地震中, 学校校舍的倒塌率远高于政府机关, 中小学生的伤亡率, 相当高, 这都说明我国的教育还有很大的不足。 如果我国能够培养出自己的人才, 在国防科技上取得突破, 才是最令人期待的。 这样的机会, 可遇而不可求, 很难再有类似的机会。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

90年代苏联的解体,俄罗斯整个国家的经济处于困境,一方面,俄军根本无力采购武器,俄罗斯国内的军工业处于崩溃状态,军工企业的许多科研货员失业流失。另一方面,中国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中国军工的底子薄,技术上一直没取得什么大的进展,中国的军工业急需俄方的人才和技术。因双方的需要,两国从对手走向了合作的双赢局面。俄罗斯通过卖武器技术给中国救活了它不少的军工企业。中国进口俄技术,吸收的俄人才,使中国的设计思维,军工技术获得了大发展,与美国的差距缩短了不少。

  不可否认,中国从俄罗斯获得了不少的技术,对中国军工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要注意一点,俄罗斯对中国向来防备,出口给中国的技术都留了一手。而且俄本身的技术已落后美国不少,给中国的也不是核心技术和最新技术,幻想通过引进俄罗斯的技术追上美国是不现实的。中国军事工业的要发展关健在吸收别人的技术基础上自主创新。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

现在机会好像又来了,这几日美国汽车三巨头哭着闹着要破产,要是他们真完玩了中国的汽车公司也能再划拉一些汽车工程师来,前两年上汽就从罗孚招了50个工程师设计出了550。这也是个办法,谁叫咱们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创新能力都比较欠佳呢。

TOP

与其说中国从俄国方面得到了多少技术,不如说中国从俄国方面学到了不少技术。虽然这些年中俄两国的关系越走越近,老毛子也的确卖了不少武器给中国,但是出于地缘政治和历史方面的种种因素,俄国对中国还是怀有一定的戒心,不会把自己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和武器出售或者转让给中国。倒是中国在一方面引进老毛子技术武器的同时,自己也在消化和吸收,把它的长处变成自己的长处。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

中国借在这个金融危机的机会,应该出手收拢一些人才或一些跨国企业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3 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