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0(等待删除)
发帖初学者
- 帖子
- 457
- 精华
- 0
- 积分
- -1
- 金币
- 220 枚
- 原创
- 0 贴
- 威望
- -1 点
- 支持
- 177 度
- 感谢
- 430 度
- 贡献
- 1 值
- 赞助
- 0 次
- 推广
- 0 人
- 阅读权限
- 0
- 注册时间
- 2006-4-24
|
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6-9-16 20:21 只看该作者

F-86D-1 的座舱仪表布局,中间的是雷达显示器
下一个生产批次是 F-86D-5-NA,也是首次装备 E-4 火控系统的型号。生产型休斯 E-4 火控系统在 1951 年 12 月运到北美公司,晚了近三个月时间。E-4 比 E-3 的功率大 3 倍,但最初交付的几台 E-4 样机质量控制很糟糕,存在严重的粗制滥造之处,诸如错误的配线、错误的真空管、缺少备件等。直到 1952 年 7 月北美才安装了第一套 E-4 系统,这架 F-86D-5-NA(序列号 50-492)得以交付,进行测试。

安装了 E-4 火控系统的 F-86D-5-NA
26 架 F-86D-5-NA 生产结束后,接下来是 36 架 F-86D-10,引入了带助力的无调整片方向舵。
54 架 F-86D-15 中引入单点式地面加油口,缩短了两次任务的间隔时间。D-15 的其余改进包括安装一部 AN/ARC-27 指挥电台。至此北美完成了第一分(NA-165)合同。
第二份合同(NA-177)始于 F-86D-20-NA,增加了一个燃料过滤防冻系统。在 1953 年 5 月至 12 月间,共生产了 188 架。
接下来的 88 架 F-86D-25-NA 可以在战斗任务中使用 454 升副油箱,而此油箱以前仅可使用在转场飞行中。
F-86D-30-NA 引入了自动进场系统,并恢复了无助力带调整片的方向舵。制造了 200 架。
F-86D-35-NA 引入了 VOR——早期型号使用的 RC-103 零位指示器被 AN/ARN-14 甚高频全向无线电信标(VOR)代替。最后 97 架 F-86D-35-NA 的加力燃烧室配备了新的燃料喷嘴,并在尾喷管内部安装了陶瓷衬垫以提供更好的过热保护,共生产 350 架。但是 E-4 火控系统、电子燃料控制系统和新的 AN/ARN-14 都存在着问题,最后一架飞机直到 1953 年 12 月下旬才完工。

93 截击机中队的 F-86D-35-NA
1950 年代初,北美航空 F-86D 的生产速度超过了发动机控制系统和电子设备的供应速度。在 1952-53 年冬季曾一度有至少 320 架 F-86D 停放在英格伍德工厂外等待安装各种电子设备,诸如雷达、E-4 火控系统,自动驾驶仪或发动机控制系统。在安装了电子设备之后,英格伍德工厂外简易跑道上的 F-86D 终于可以进入中队服役了。所有 D-15 在 1953 年 3 月交付完毕,所有 D-20、25 和 30 在 1953 年 6 月交付完毕。
象上次一样,USAF 又迫不及待想炫耀最新截击机。1952 年 11 月 18 日,F-86D-20-NA 51-2945 创造了 1123.89 公里/小时的新世界速度纪录。破纪录飞机由纳什(J. Slade Nash)上尉驾驶,在加州萨尔顿海上一段 3km 航线上,离地 38 米创造的。这一纪录在 1953 年 7 月 16 日被威廉.巴恩斯(William Barnes)中校打破了,中校驾驶首架 F-86D-35-NA(51-6145)在萨尔顿海同一段航线上创造了 1151.56 公里/小时的平均时速。两架破纪录飞机都是安装完整军械和电子设备的标准生产型 F-86D 。第二架飞机之所以能飞得更快得益与当天气温较高,且发动机喷管内增加了陶瓷衬垫。这一革新被追加在最后 97 架 D-35 型上。

巴恩斯的破纪录座机
F-86D 的优异性能为北美航空嬴来了另外两份合同。其中首份合同是 1952 年 3 月 6 日签订的 901 架 F-86D-40~D-50,公司型号 NA-190。300 架 F-86D-40-NA 安装最大推力 2,460 千克,加力推力 3,400 千克的 J47-GE-17B 发动机,仪表板增加了一个下滑指示器和尾喷管温度表。

456 截击中队的 F-86D-40-NA
到 1953 年 12 月,电子燃料控制系统的问题已恶化,因发动机起火和爆炸损失了 13 架飞机之后,空军不得不停飞了整个 F-86D 机队。
从一开始 F-86D 着陆滑跑距离太长就一直是个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在 F-86D-15-NA 50-544 上测试了 475 米长的带状阻力伞,将滑跑距离从 777 米减少到 487 米。随后从 F-86D-45-NA 开始将阻力伞作为标准配备。首架 D-45 在 1954 年 4 月完工。阻力伞安装在垂尾根部整流段后,后缘呈直线,而不是曲线,成为 D-45 的识别特征。日本、台湾、冲绳的基地机场跑道通常比美国本土的短,非常有必要为 F-86D 增加阻力伞。

F-86D-45-NA(左)与 F-86D 早期型号的垂尾根部外形对比

F-86D-50-NA,注意尾部的减速伞舱盖

首批 238 架 D-45 安装 J47-GE-17B 涡轮喷气发动机,但 1954 年 7 月后剩余的 F-86D(52-4136 及以后)安装的是 J47-GE-33,最大推力 2,495 千克,加力推力 3,470 千克。军方一度将安装-33 发动机的 F-86D 称为 F-86G,但很快就取消。得益于推力较大的发动机,F-86G 在 12,192 米高度的最大时速从 985 公里提高到 991 公里。最大海平面速度是 1,115 公里/小时,实用升限 15,118 米,初始爬升率 3,657 米/分。
J47-GE-33 发动机比 -17 推力大,除此之外散热效率和加力燃烧室的点火性能也更好,消除了早期型号的一些瑕疵。但发动机引起的坠机事故仍继续发生,其中多数是由于燃料控制机构、有缺陷的发动机零件、以及涡轮转子损坏引起的。
F-86D 最后 3 个批次在设备和航电上都有变化,但全部安装了 D-45 式样的尾部减速伞。F-86D-50-NA 生产了 301 架,完成了 NA-190 的合同。1953 年 6 月 12 日,空军定购了最后一批 F-86D ,数量是 624 架 F-86D-55 和 -60,公司型号 NA-201。这两个批次的飞机基本雷同。最后一架 F-86D-60-NA 53-4090 在 1955 年 9 月交付,此时防空司令部已拥有 20 个 F-86D 联队,北美共生产了 2,506 架 F-86D。

F-86D-60-NA S/N 53-915
当时 F-86D 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飞机,飞行员驾驶作战的难度很大,所以需要比其他机型更多的训练,时间甚至要超过 6 发的 B-47。F-86D 的大部份训练在德克萨斯佩兰(Perrin)空军基地进行。受训飞行员需要先在完全模拟 F-86D 座舱和控制系统的地面模拟器内花费大量的时间训练,武器训练包括一项用火箭弹射击 B-45 拖靶的内容。
到 1953 年末,同时有多种批次的 F-86D 在服役,需要准备不同的备件、指导手册和维护规程,这对于维修人员来说是个噩梦。为了将 USAF 各个批次的 F-86D 标准化,1953 年末空军做出决定分批将所有战斗单位的 F-86D 进行升级,这样或多或少就会有一些“标准型”F-86D,降低维护成本。该计划被命名为“度过难关”,在 F-86D 定期检修之时,早期批次 F-86D 将前往维修站或北美工厂,进行航电的现代化升级和阻力伞的安装。1955 年 9 月升级全部完成。

F-86D 复杂的雷达和电子设备
在典型的截击任务中,F-86D 的 AN/APG-37 雷达向前搜索空域,上下左右搜索一周耗时 3.5 秒。雷达可以探测 48 公里外的轰炸机目标,并在显示器上呈现为一点,飞行员此时锁定目标,AN/APA-84 计算机确定前置碰撞航线。飞行员按照碰撞航线飞行,并将目标保持在雷达显示器的分度圆内。当自动跟踪系统显示还有 20 秒就与目标碰撞时,飞行员调整飞机姿态,将目标保持在显示器圆圈的中心,然后选择 6、12 或所有 24 枚火箭齐射,并扣动扳机。但实际上此时火箭并没有立即发射,当计算机认为距离合适,命中率最大时,火箭发射架才向下伸出发射火箭。典型的发射距离是 457 米。火箭发射架伸出耗时 1 秒,发射所有 24 枚火箭仅耗时 1/5 秒,火箭以类似霰弹的散布模式散开。当最后一枚火箭射出后,发射架自动收回,显示器上显示“8”,警告飞行员现在距目标仅 238 米,尽快脱离。前置碰撞航线会使 F-86D 暴露在敌方防御火力中的时间降到最低,而且火箭的霰弹散布模式会有一个较高的杀伤率。

F-86D 是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发射“巨鼠”火箭
如果 E-4 火控系统失效的话,飞行员还可以使用备用的光学引导瞄准具。
F-86D 的火箭是用来对付轰炸机目标,而不是战斗机。如果遭遇敌方战斗机,F-86D 飞行员被告知最好利用速度优势尽快脱离。
在武器系统的测试中揭露了 F-86D 的 2.75 寸 FFAR 火箭的精确性和威力仅仅及格。1955 年 F-86D-60-NA 53-4061 安装了翼下挂架,可以挂载 4 枚 GAR-1B“猎鹰”雷达制导导弹,同时另一架飞机在测试红外制导的“响尾蛇”导弹。但由于预算的限制,两个项目在 1957 年 9 月都终结了。
1950 年代后期,F-86D 是美国空军用于对抗苏联轰炸机的主要空防武器。尽管军方非常夸大苏联轰炸机的威胁,但这也不能否认 F-86D 与 F-94、F-89 一道成为重要的威慑力量。一度防空司令部手中的 F-86D 联队不下 20 个,共 1,405 架飞机。所有 F-86D 中队都配属给防空司令部,驻欧美国空军,或远东空军,仅有两个中队转交给战略空军司令部。
甚至在“度过难关”计划实施完毕之后,F-86D 机队仍然频频爆出问题。发动机故障仍很频繁,E-4 火控系统仍旧靠不住,并难于维护。1957 年 9 月空军决定尽快逐步淘汰 F-86D,代之以 F-86L。F-86L 是基于 F-86D 机体的改进型,飞机能够与半自动地面防空警备系统交联,依靠地面引导实施截击。
防空司令部的 F-86D 在 1956 年 8 月开始逐步退役,1958 年 4 月全部退役。其中一些转交给空中国民警卫队。空中国民警卫队的 F-86D 很快也被 F-86L 排挤掉了,到 1961 年 6 月,F-86D 完全退役。
出口
1950 年代,军方认为 F-86D 的 E-4 火控系统属于高敏感军事装备不适于出口。所以美国考虑出口盟国的是 F-86D 的简化版 F-86K。但是到了 1958 年形势有了改变,美国空军开始装备超音速截击机康维尔
F-102A“三角剑”
和麦克唐纳 F-101B“巫毒,军方认为此时出口 F-86D 是安全的,许多退役的 F-86D 免费输出到盟国。
丹麦
丹麦皇家空军首先接收了 F-86D,1958 年初 59 架 F-86D 进入丹麦空军服役,装备第 723,726 和 728 中队。1962 年又接收了 3 架作为备用。这些飞机多数装备了马丁-贝克弹射座椅。丹麦空军的 F-86D 一直服役到 1966 年 3 月 31 日,退役后作为靶机。

丹麦空军 F-86D 侧面图
日本
1958 年 1 月,日本航空自卫队接收了 122 架 F-86D,装备了第 3 联队第 101,102,103,105 中队。1968 年 10 月退役。

韩国
1960 年 11 月开始接收 F-86D 并装备了两个截击机联队。1978~79 年退役。

中国台湾
台湾空军装备了一个中队的 F-86D。

菲律宾
1958 年根据共同防御援助计划,有 20 架 F-86D 提供给菲律宾空军,1970 年退役。
希腊
1961 年起根据共同防御援助计划 35 架 F-86D 提供给皇家希腊空军,装备第 343 中队,1966~67 年退役,一些作为靶机一直使用到 1993 年。

土耳其
当然希腊的死敌土耳其也获得了一些 F-86D,美国军援时往往向双方提供相同的战斗机,以互相钳制。
南斯拉夫
1961 年南斯拉夫空军获得 130 架 F-86D。向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提供战斗机在美国国内引起了很激烈的政治争论。这些 F-86D 与苏制 MiG-21 一起服役,在冷战时期这是很罕见的。这些飞机一直服役到约 1980 年。

南斯拉夫 F-86D 侧面图

F-86E
白昼型“佩刀”的下一个生产型号是 F-86E。北美公司于 1949 年 11 月 15 日以内部编号 NA-170 开始了最初的工作。1950 年 1 月 17 日军方和北美公司签订了购买 111 架 F-86E 的合同。
F-86E 除了全动平尾外和 A 型在外观上完全一样,这种尾翼的设计是为了纠正在 A 型上遇到的许多不受欢迎的跨音速特性。F-86A 的升降舵可以由电机驱动在飞行中细微调整安装角以起到调整片的作用。不幸的是 F-86A 的水平尾翼在超音速时效率大降,如果要从超音速俯冲中拉平则舵面的运动幅度极大,这时舵面受力极大,有时候甚至能把舵面上成排的铆钉都拉掉。F-86A 的飞行员一直抱怨飞机在跨音速段的操作反应很古怪。所有的操作效果好像都颠倒了,当飞行员在接近音速时拉杆爬升飞机却照样俯冲。这种被称为“反操作”的现象已经引发了几起事故。其实操作并没有导致相反的结果,只是由于操作产生的效能太低了,对飞机状态的改变微乎其微。
F-86E 新的平尾被称为“全动平尾”。与现在的全动平尾的概念不同,F-86E 的全动平尾上仍存在着升降舵,平尾的转轴固定在平尾后梁上,正常情况下可以上下转动八度,升降舵以特定的规律和平尾联动,而且舵面的行程比尾翼要大一些。这样就形成了飞行员所希望的更大的舵面效应,舵面和尾翼的联动使飞机有更大的飞行攻角并在所有速度下都有更好的操控性。

检查中的第一架 F-86E,其全动平尾处于最大角度
F-86A 是用液压辅助的机械钢索系统操纵舵面的,而 F-86E 则用液压系统完全取代了机械钢索系统(除方向舵外),这使得舵面的操作效率大为提高。不过液压系统也有自身的缺点,它使飞行员丧失了以前熟悉的操作感,在驾驶杆上感觉不到舵面的力回馈。设计师为此特别设计了一套由配重和阻尼器构成的系统来模拟飞行员熟悉的操作感。
在外表上 E 型只在水平尾翼前多了一个用于包覆机械传动装置的鼓包而飞机内部却有了重大的变化。在最后 24 架 F-86A-5-NA 上首次安装的与 AN/APG-30 雷达交联的 A-1CM 瞄准具在 E 型上已经成为标准配备,而且 E 型采用了推力 2,360 千克的 J47-GE-13 发动机。

F-86A 与 F-86E/F 的尾部外形对比
第一架 F-86E(50-0579)由乔治.威尔奇于 1950 年 9 月 23 日首飞。在 E 型上采用的全动平尾确实消除了 A 型上的许多毛病,特别是让超音速俯冲的改出变得容易多了,而且不再会对飞机结构造成破坏。在其他性能方面 A 和 E 基本类似。

第一架 F-86E(50-0579),注意 V 型风挡
第一批 60 架 F-86E-1-NA 于 1951 年 2 月交货,其后的 51 架 F-86E-5-NA 只是在仪表布局上不同。E-1 和 E-5 采用相同的翼型和 V 型风挡,火力方面则与 A 型相同。

北美英格伍德工厂的 F-86E-1-NA 生产线
第一个接收 E 型的是驻扎在麻省奥迪斯基地的第 33 战斗截击大队。该大队和第一战斗截击联队在 1951 年春天开始接收 E 型以取代从他们从第四联队获得的旧飞机。第四联队早先被派往战争中的朝鲜半岛。
1951 年 6 月一批 F-86E 船运到韩国,以 1:1 的形式替换了第四联队的 A 型,经过训练后这批飞机于当年 9 月投入战斗。但是 E 型的换装进行得很慢,到 1952 年 7 月还没有结束。被替换下来的 A 型运回美国装备了空中国民警卫队。
位于蒙特利尔的加拿大飞机公司于 1949 年获得了佩刀的生产许可证。加拿大生产的第一型佩刀采用了推力 2,360 千克的 J47-GE-13 发动机。第一架组装完成的飞机被命名为 CL-13“佩刀”Mk 1。这个型号是由北美公司提供部件组装的,基本就是一架 F-86A-5-NA,不过 MK1 也就仅此一架,之后加拿大生产的型号是 MK2(加拿大生产的 F-86E),同样安装 J47-GE-13 发动机。由于朝鲜战场急需佩刀补充,美国空军在 1952 年 2 月向加拿大购买了 60 架佩刀 MK2。这批飞机的型号是 F-86E-6-CAN,在 1952 年 2 月到 7 月间交付给美国空军。这批飞机在加州安装了美国设备后被送往前线。除了个别以外,其他加拿大生产的 E-6 都被送往朝鲜,配备第四和第 51 联队作战。

CL-13“佩刀”
北美公司在 F-86E-5-NA 之后生产的是 F-86F。这型飞机的公司编号是 NA-172 ,装备推力 2,680 千克的 J47-GE-27 发动机。1951 年 4 月 11 号军方签订了购买 109 架 F 型的合同,后来在 6 月份又追加到 360 架。由于通用公司的发动机交付延期,前面的 132 架 F 型使用了推力 2,360 千克的 J47-GE-13 发动机。由于这个原因这批 1951 年 9 月至 1952 年 5 月生产的 F 型被改为 F-86E-10-NA。E-10 和早期 E 型不同的地方在于用平面风挡代替了 V 型风挡,而且仪表盘布局也作了改动。大多数 E-10 下线后直接运往朝鲜半岛战场,其他的后来又在国内换装了 J47-GE-27 发动机。

朝鲜战场上的 F-86E-10-NA,注意平板风挡
由于 J47-GE-27 生产出现问题,1952 年 8 月到 12 月生产的最后 93 架 F 型又安装了 J47-GE-13 发动机,所以型号变为 F-86E-15-NA。这批飞机由空军训练司令部和国民警卫队使用,没有派往朝鲜战场。后来有许多E-15型换装了 J47-GE-27 和 F 型上使用的 6-3 “实心前缘”机翼。
各款 E 型共制造 369 架。以下单位接收了 E 型:
第一战斗截击联队、
第四战斗截击联队(334、335、336中队)、
第 33 战斗截击联队(58、59、60中队)、
第 51 战斗截击联队(16、25、39中队)和第 56 战斗截击联队。
许多 E 型退出现役后进入国民警卫队服役,其中有 107, 121, 170, 171, 172, 198 和 199 中队。

F-86F
F-86F 是白昼型“佩刀”的主要型号。F 型装备了推力更大的 J47-GE-27(2,680 千克)。1950 年 7 月 31 日北美着手设计 F-86E 的改进型,公司型号 NA-172,并计划于当年 10 月投产。1951 年 4 月 11 号军方核准了 109 架 F-86F 型的合同,后来在 6 月份又追加到 360 架。

J47-GE-27 发动机
北美公司计划在俄亥俄州的哥伦布工厂生产 F-86F,那个工厂原来是寇蒂斯公司在二战期间生产 ***2C 俯冲轰炸机的地方。该工厂是战争期间由海军投资兴建并交给寇蒂斯使用的。战后美国政府大量削减军费,寇蒂斯公司因而陷入严重的危机,被迫进行了痛苦的业务收缩,最后把所有的飞机业务都统一到了哥伦布工厂。寇蒂斯公司最终未能得到任何国防合同而不得不关闭了公司的航空分部。该分部的资产卖给了北美公司,但哥伦布工厂仍然由海军控制。随后几年该工厂一直处于闲置状态。随着朝鲜战争对军火的大量需求,北美公司打算向海军租借哥伦布工厂用于生产 F-86F。北美将该工厂生产的 F-86F 称为 NA-176,该计划于 1950 年 9 月 29 日正式启动。哥伦布工厂于 1950 年 12 月重新开工,第一份 441 架的合同在 1951 年 9 月 6 日签订,1952 年 3 月 17 日获得批准。
在哥伦布工厂生产走向正轨之时,加州工厂也开始生产 F-86F。但不幸的是通用公司的 J47-GE-27 迟迟不能交付,1951 年 9 月至 1952 年 4 月生产的 132 架飞机只好装备了推力较小的 J47-GE-13,结果这批飞机和 E 型血缘更近,干脆改名叫 F-86E-10-NA。E-10 和早期 E 型不同的地方在于用平面风挡代替了 V 型风挡,而且仪表盘布局也作了改动。

北美向空军交付第一架 F-86F-1-NA 51-2850
由于 F 型的重量没有增加而推力更大,使得 F 型的性能大大优于 E 型。F-86F 的海平面最大时速为 1,107 公里,在 10,668 米可超过 965 公里/小时。最高升限 15,850 米,爬升率 3,000 米/分钟。F-86F 加入战场拉近了佩刀和米格在垂直性能的差距。现在米格再也不能肆意对佩刀编队上下穿插而佩刀已经可以在任意高度咬住米格,即使是在垂直爬升时。J47-GE-27 不仅推力大而且更省油,F 型带两个副油箱的战斗半径达到 690 公里。(查过好几个网站,包括老外的,F型的数据有好几种,不知道哪个正确,姑且尊重原作吧)
F-86F-10-NA 上采用了新的瞄准具。F-86A 使用的 MK18 光学陀螺瞄准具是依靠手动调整的,而在高速追逐的空战中是很难腾出手来操作的。后期的 F-86A 和 E 型装备的 A-1CM 雷达测距仪解放了飞行员的双手,但这台设备很复杂,故障率高,难以维修和保障。F-86F-10-NA 改用 A-4 测距仪,工作方式和 A-1CM 相同但是更加容易操作与维修。除此以外 F-86F-10-NA 沿用了以前的设备。

F-86F 的 A-4 瞄准具
NA-172 的最后 100 架“佩刀”是F-86F-15-NA,内部系统经过重新配置。佩刀在朝鲜战争中显示出飞机上存在一些“罩门”,一旦这些地方被击中就会造成严重故障甚至导致飞机坠毁。发现这个问题后,美国人把这些易损部位或用装甲保护起来,或者作了备份系统。但是制造了 7 架以后由于通用的 J47-GE-27 发动机再度难产,这批飞机中剩余的 93 架不得不装备了老式的 J47-GE-13,而新的编号为 F-86E-15-NA。这些性能跟不上趟的佩刀只得装备了训练单位。7 架 F-86F-15-NA 中的 6 架则进入第四联队在朝鲜服役。
哥伦布厂对 NA-176 合同的执行速度很慢,直到 1952 年 7 月他们的第一架 F-86F(51-13070)还未完成。这批佩刀的型号是 F-86F-20-NH(NH 代表哥伦布生产,NA 在加州生产)。这个型号实际上和英格伍德生产的 F-86F-15-NA 一模一样,能够带 757 升副油箱,水平尾翼操纵系统有装甲防护。它们和以前的佩刀有着不同的无线电和座舱布置。直到 1953 年 1 月前 100 架 F-86F-20-NH 还未完成交付,而 F-86F-20-NH 也从未到过朝鲜。
北美在 1951 年 10 月 26 日开始研制一种战斗轰炸型“佩刀”,公司型号 NA-191。该型飞机机翼下增加一对挂架,使机翼挂架总数达到四个。早期的佩刀难以胜任对地支援任务,不带副油箱的对地作战半径只有区区 80 公里。1952 年 8 月 5 日北美公司获得制造 907 架 NA-191 的合同,所有飞机都在加州生产。哥伦布厂生产的后 341 架 NA-176 也采用了 NA -191 的设计,1952 年 10 月 17 日军方又增订了 259 架 NA-193( F-86F-25-NH)。
战斗轰炸型“佩刀”是 F-86F-30-NA 于 1952 年 10 月开始在加州工厂下线。所有四个翼下挂架都可以带 454 升或 757 升油箱,但只有内侧挂架可以携带武器,每个挂架的承载力是 454 千克。这型“佩刀”在典型的任务中可以挂载两枚 454 千克炸弹和两个 454 升油箱。如果挂架全部带副油箱则转场航程达 2,574 公里,作战半径有 914 公里。NA-191 至 1954 年 5 月共生产 967 架,型号为 F-86F-30-NA (52-4305~-5163)和 F-86F-35-NA(52-5164~-5271)。

F-86F-25 和 F-86F-30 具有挂载“双油箱”的能力
1953 年 1 月哥伦布工厂生产出第一架战斗轰炸型 F-86F-25-NH。
为了提高佩刀的高速性能,1952 年 8 月北美挑选了三架佩刀进行新机翼的改装。取消了前缘缝翼,机翼弦长在翼根增加 15.24 厘米,翼尖增加加长 7.62 厘米,翼面积由 26.77 平方米增加到 28.11 平方米,机翼后掠角增加到 35.7 度。为了遏制高速情况下的气流沿翼展方向流动,在 70% 翼展处设计了一片 12.7 厘米高的翼刀。机翼的加大也扩大了储油空间,使内部燃油从 1,646 升增加到 1,911 升。
这种翼型就是后来著名的“6-3”式(也称“实心前缘”机翼,翼根弦长增加 6 英寸,翼尖弦长增加 3 英寸),它显著提高了佩刀的作战性能。最大海平面速度由 1,107 公里/小时增加到 1,118 公里/小时,在 10,668 米高度时的速度由 972 公里/小时提高到 978 公里/小时,航程也有少许增加。最显著的变化在高空高速机动性方面,由于推迟了抖振的发作,飞行员可以拉出更大的过载,从而实现更小的转弯半径。在 10,668 米高度可以增加 1.5G。有得必有失,“6-3”机翼的”佩刀“在高速性能改善的同时低速性能变差了,失速速度从 206 公里/小时提高到 232 公里/小时,如此一来降落速度更大了,滑行距离也长了。

这架 F-86F-30 采用了新型的“6-3”机翼,注意机翼前缘的翼刀
1952 年 9 月,50 架采用“6-3”机翼的“佩刀”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被运往朝鲜。之后新型的“佩刀”源源不断运到前线替换了在那里作战的全部 F-86F 和部分 F-86E。从第 171 架 F-86F-25-NH(51-13341)和第 200 架F-86F-30-NA(52-4505)开始新型机翼成为“佩刀”的标准装备。F-86F-25 从未上过战场,在朝鲜服役的绝大多数是早期的 F 型(从 F-1 到 F-15)外加大量 F-30。
“6-3”机翼是个很大的成功。凭借这项技术佩刀在各项性能上和米格都旗鼓相当。
后来在加州工厂又制造了 157 架 NA-202。这批佩刀型号是 F-86F-35-NA(53-1072~~53-1228)。
该机具备携带核武器的能力。这种原子弹有 544 千克重,当量 12,000 吨,被称作 MK12“特种储备”(对原子弹的委婉称呼)。投放核武器的是 LABS 低空轰炸系统(Low Altitude Bombing System ),当飞行员低空接近目标后,快速拉一个筋斗,在接近筋斗顶端时投下原子弹,接着以殷麦曼滚转脱离现场。F-86F-35-NA 有一台计算精确投弹点的计算机和一套在飞行中控制原子弹保险的系统。在常规武器方面 F-86F-35-NA 可以携带 455 千克级的炸弹、凝固汽油弹、5 寸火箭。
F-86F 服役于下列联队:
4 战斗截击机联队(334, 335, 336 中队)
8 战斗轰炸机联队(35, 36, 80 中队)
18 战斗截击机联队(12, 44, 55 中队)
21 战斗截击机联队 (92, 416, 531 中队)
36 战斗截击机联队 (23, 32, 53 中队)
48 战斗截击机联队 (492, 493, 494 中队)
50 战斗轰炸机联队 (10, 81, 417 中队)
51 战斗截击机联队 (16, 25, 39 中队)
58 战斗截击机联队 (69, 310, 311 中队)
81 战斗截击机联队 (78, 91, 92 中队)
322 战斗截击机联队 (450, 451, 452 中队)
366 战斗截击机联队 (384, 390, 391 中队)
388th 战斗截击机联队 (561, 562, 563 中队)
406 战斗截击机联队 (512, 513, 514 中队)
450 战斗截击机联队 (721, 722, 723 中队)
474 战斗截击机联队 (428, 429, 430 中队)
479 战斗截击机联队 (431, 434, 435 中队)
|